• 大部份藥物都不應存放在雪櫃內,因為這會導致藥物受潮,未能「保鮮」之餘,反影響了藥性和藥效

  • 那些標籤上註明「把藥物存放在雪櫃」的藥物,例如胰島素、部份口服藥水等,則須要按指示放在雪櫃內,但切勿存放在冰格內,以免影響藥效

  • 當然不是,雖然慢性病是不能治癒,但身體上各樣的症狀是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處理和控制,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 了解症狀的成因,由根本做起,對症下藥,是最重要及有效的方法。

  • 雖然慢性病患者有疼痛症狀是十分普遍,但這並非必然。個人的情緒狀況,疲倦等都可以是疼痛的成因

  • 忍痛當然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了解症狀的原因,作出處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 可以透過藥物、冷敷或熱敷、適量的運動及鬆弛投巧來處理疼痛

慢性病沒有根治的可能,要學習與慢性病共存,多認識慢性病及其診治方法可除去一些恐懼與誤解,亦可作出有效的控制,知己知彼才不被慢性病所困。

慢性病的成因很多,其中包括:飲食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運動因素、年齡因素等等。

除了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正常生活外,還要作定期身體檢查,保持心境開朗,適當的休閒及娛樂,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及掌握處理壓力的方法。

罐頭食物含有高鹽份,進食太多會影響血壓水平。

增加認識,行動積極

患者及家人應積極及主動瞭解疾病,例如透過向醫護人員學習或閱讀有關書籍,避免因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焦慮。護老者亦可因應患者的需要而學習一些護理常識和技巧,以提供適當的協助。

樂觀態度,輕鬆踏步

正面的思想及樂觀的態度除了有助推動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外,亦可激發患者主動調節生活習慣的動力 (如戒煙、戒酒、戒吃肥膩食物等)。此外,患者宜多參與日常自理工作,增強自我照顧能力。

健康生活,快樂過活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患者及護老者應留意以下幾點:

  • 保持穩定而有規律的睡眠習慣

  • 進行適量運動,可令身心舒暢,提升免疫力,更可藉此與友人聯誼,擴闊社交網絡,增加支援。

  • 飲食要得宜。如胃口欠佳, 可考慮「少食多餐」和選擇進食喜愛的食物,而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更能增添進食的樂趣。

關懷互勉 ,同舟共濟

社交生活可幫助增加自信心、減低抑鬱情緒及增強樂觀的態度。即使患病也不應孤立自己,要坦然接受親友的關懷和慰問,並要多與病友交流療養心得,彼此勉勵支持。

身心鬆弛,動靜皆宜

鬆弛運動如深呼吸練習、肌肉鬆弛練習,又或耍太極、聽音樂等,都有助擺脫因緊張帶來的惡性循環(過度緊張→病情惡化→更加緊張→越難以穩定病情)。

尋求協助,方法多多

現時有不少組織及機構均有向長期病患者及其家屬或照顧者提供各類型的服務和支援,有需要時可向就近的長者中心查詢。

保持參與

  • 多參與社團活動,擴大社交圈子

  • 培養良好嗜好,重新發展興趣,保持心境開朗

  • 留意新事物及社會動態,避免與社會脫節

  • 認識社區資源,拉近與社會的距離

繼續貢獻

  • 多關心家人,對家庭繼續作出貢獻,例如:幫助料理家務和照顧兒孫,從而建立自信心,更可享受天倫之樂

  • 發揮多年經驗及智慧,對下一代作出適當的指導,例如:擔任顧問、義工、智囊團等工作

經濟獨立

  • 及早計劃經濟上的支持,這樣長者的物質生活才會受到保障;必要時,可申請政府提供的福利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