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rse button style */
首页 / 流金颂宝库 / 流金颂社区计划
「流金汇」是一所自负盈亏的综合服务中心,从服务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以个案管理的形式,为长者提供健康服务。中心以基层健康的理念,举办不同形式的课程及活动,改善个人生活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模式,令他们活得更健康愉快。 服务 跨界别专业团队为服务使用者提供综合健康评估、物理治疗与復康训练、认知评估、中医药诊所、护眼服务及体重管理等各项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同时,流金汇亦有提供日间护理服务。 赛马会流金汇网站
「赛马会高锟脑伴同行」是马会慈善信託基金及高锟慈善基金共同捐助的崭新外展服务,透过「流金颂:赛马会长者计划新里程」、圣雅各福群会、香港中文大学及高锟慈善基金四方共同合作,提升公众对脑退化症的认识,及早识别患者及安排社区护理服务。 十六吨重的流动车设有多元化医疗设备及有护士及社工当值,在三年走遍全港十八区,每区平均停留约两个月以接触长者,为他们进行检测服务,从中识别早期脑退化症患者,为他们提供跟进或转介服务,及早接受治疗,延缓脑退化的速度。这项计划涵盖五大元素,包括诊断、公众讲座、长者中心讲座、为脑退化症患者及其照顾者提供跟进服务以及公众教育。初步被诊断疑有脑退化的人士会被转介至政府诊所、私人医务所或其他自负盈亏的服务提供者接受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流动服务车亦会为照顾脑退化症患者的家人提供照顾锦囊及教材。 计划于三年间为近6,500长者进行脑退化症检测,并提供不同跟进服务予超过6,000患者及其照顾者。计划亦透过讲座及其他公众教育活动,向超过75,000长者及公众人士提供有关脑化症的资讯,加强市民大众对脑化症的认识及关注。
流动服务车到访不同地区
「流金颂 ─ 跨龄社区计划」为「流金颂:赛马会长者计划新里程」与香港仔坊会开展的一项社区计划。计划为期三年,透过四个系列的代际活动,即「推广社区教育」、「促进代际学习」、「建立代际义工队」及「推广文化承传」,促进各代之间的了解、合作和交流。
建立代际义工队
推广文化承传
「爱生命 ─ 长者有明天」是「流金颂:赛马会长者计划新里程」下的一个为期两年,为黄大仙区独居长者而设的预防自杀计划。本计划的目的是透过早期的检查、支援服务、治疗计划及转介以减轻长者的抑鬱症症状。 在检查中被评定为有抑郁症倾向及有部份抑郁症症状的长者会被邀请参加一个预防性治疗训练计划。这个每星期一次,为期六次的训练计划目的是改善长者的自信心及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减轻他们的症状。长者其后亦需参加为期两次的跟进,以巩固有关知识及评估计划的效果。若参加者的情况在训练计划后没有或只有轻微改善,计划的临床心理学家会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辅导服务。 此外,长者在检查中如没有明显的抑鬱症症状,啬色园鼓励他们多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及义工服务,藉此以加强他们的社区网络及导向正面的生活,预防抑鬱症的發生。而长者如在检查中有明显的抑鬱症的病徵,会被转介到社会福利署的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及医院管理局的防止长者自杀计划以作跟进。 计划于两年间为超过1,400名长者进行检查,并支援150名有抑鬱症症状的长者。
为减低虐老事件發生的机会及向相关人士提供适切的支援,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主导推行的「流金颂:赛马会长者计划新里程」与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合作,并以葵青区作服务试点,推行为期三年的「长和满葵青」社区计划。 本计划为被虐或怀疑被虐长者,以及有关当事人提供简便的「长和专线」求助或举报途径,并安排适切的一站式支援及辅导服务,同时为专业同工及公众就长者被虐/怀疑被虐个案作出谘询或转介。计划亦为葵青区居民提供社区教育及为相关界别的专业人士及前线工作者提供培训提供以处理虐老个案。 计划于三年间支援超过130宗个案,并提供2,500节谘询服务。计划的专业培训共有超过460名专业人士及前线工作者参与。此外,计划亦透过社区教育活动向超过6,700名公众人士推广防止虐老的讯息。
为了迎接退休潮及帮助退休人仕适应退休生活,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大学与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僱员發展服务推行为期两年的「流金颂社区计划 - 乐动师友计划」,旨在透过「朋辈导师」模式,协助已退休及准退休人士培养主动型兴趣,即透过主动投入参与一些互动、有反馈及有积极意义的活动,从而得到满足和动力,以建立健康及积极的退休生活。计划的主要活动包括:
鑑于中风长者的迫切需求以及为有经济能力的群众提供更多护理选择,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推行一项综合及全面,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效益的中风復康计划,名为「流金颂社区计划–恩悦中风復康服务」。计划服务包括由不同治疗师主理的个人化復康计划会议及小组活动,旨在恢復他们的记忆,言语,认知和活动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中风患者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并防止再次入院。 计划特色
为提供「友待」长者工作的环境,让退休专才能重投工作以继续贡献社会及达致自我实践,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出为期四年之「流金颂社区计划 - 友待长者就业计划」。 计划目的是建构及推行一套适合香港情况的「友待长者就业」概念及相应的审评工具,例如:实践弹性工作时间、灵活调配工作、友待之工作环境及政策上的支持等;并向政府、企业及社会大众进行倡导工作,期望营造长者就业的社会气氛,以改变社会人士对长者就业的态度,令香港成为支持长者就业的城市。 计划提供80节训练给予超过370名退休人士,并举办3次大型就业博覧会。计划亦接触20间企业以推广友待长者就业的概念。
研究发现,大部份的长者往往因为缺乏药物管理、复康知识、社交支援及营养管理相关的离院支援,导致健康易受影响而再度入院。为支援离院长者,救世军、伊利沙伯医院及香港理工大学早于2005开始,以试验性质推行「离院病者社区支援先导计划」,旨在为独居或日间独居长者提供一站式的离院支援服务。 救世军于2008年与伊利沙伯医院及香港理工大学联同7间地区社会服务单位,于油尖旺、竹园、黄大仙、红磡及九龙城区推行为期两年的服务及研究项目-「流金颂社区计划 - 长者安心乐回家」以支援离院长者返家后的适应及需要。 计划以长者离院后的28天作为支援时限,透过为他们提供评估、资讯及慰问,提升其自我照顾能力,并令他们能安心在熟悉的社区生活,最后减少非计划再度入院情况的出现。计划以自1975起在美国广用的"奥马哈系统" (Omaha System)作本计划的个案评估及服务介入蓝本,并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研究计划的医社合作离院支援服务模式(HSP-TCM)对离院长者的帮助。 计划共为超过550名离院长者提供健康评估,家居安全评估,药物管理,情绪支援等服务,并训练超过270名义工为计划提供不同的支援。
慢性疾病,例如心脏病,中风,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医院管理局统计,香港约70%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本港老龄人口不断上升,社会上需要照顾的长者增多,医疗服务及社会服务的需求亦随之增加,绝对是社会值得探讨的课题。回应这个课题,救世军自2004年起推动自我管理生活课程,积极發展课程成为一项由长者带领及推动的健康生活行动。 救世军于2007年与伙伴机构沙田医院于新界东推行为期两年的服务及研究项目──流金颂社区计划:「活得自在」健康生活行动,旨在培训长者成为组长(lay-leaders),以帮助其他长者作自我管理。计划採用由美国史丹福大学研發,在全球普遍採用的「慢性疾病自我管理课程」(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简称CDSMP)作蓝本,由救世军和沙田医院领导的工作团队进行研究并推行相关课程。 计划于三年间共为16个长者服务单位举行近90节自我管理课程及相关活动,获得超过1,600名长者参与。
首页
关于我们
护老有e道网上课程
流金颂培训教材
手机应用程式
流金颂宝库
© 赛马会流金颂护老有e道 2025 版权所有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