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孝道跟代際關係有什麼關係?
  • 「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孝道」是指子女對父母的關愛﹑順從及敬畏性。 正所謂「百行先以孝為首」,意指子女應以孝順父母和令父母受尊重為他們最首位的行為。傳統的孝道亦主張
    1) 父慈子孝 2) 年幼的要謙卑及順從年長的

    因此家庭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其中一個核心的觀念。現時本港約有七成多的長者與家人同住。傳統理念是三﹑四或五代同堂,太祖父母﹑父母﹑子﹑孫﹑曾孫一起住在同一屋簷下,並且一起與家人住到終老。長者被視為一家之主,擁有權威和權力。長者在家庭中被譽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一個家庭是由家庭成員來組成,而家庭就是建立社會的基本單元。2007年香港政府成立了家庭議會,以推廣核心家庭的觀念,重點強調核心家庭在家庭及社會層面上的價值及重要性。根據家庭議會的定義,一個健康的家庭生活必須擁有以下的三大重要元素:

    • 愛與關懷
    • 以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度,從而增加彼此對家庭的投入度及責任感。
    • 責任與尊重
    • 各家庭成員應履行家庭責任,並彼此互相尊重及支持,所賞各家庭成員在家中的供獻。
    • 溝通與和諧
    • 家人之間坦誠溝通﹑互相接納及信任,建立出一個團結的家庭,以避免家庭衝突或暴力,提昇家庭的抗逆能力。

  • 港人對傳統孝道看法的狀況
  •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於2011年3月至4月期間進行了一項調查,訪問了香港406名長者有關他們最想達成的夢想。


    發現他們最希望與家人聚會;而在安老院舍的長者和獨居的長者則最希望與家人拍攝全家幅,其次是與老伴拍攝婚紗照片。

    另外,長者們認為除了個人的身心健康外,和諧的家庭關係是令他們晚年快樂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元素。因此他們期望自己能與家人保持和諧的關係,也期望家人多主動關心,多跟他們傾談﹑與他們一起參與活動,並欣賞他們對家庭的貢獻。


    如何達致快樂晚年長者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2001)


    近來政府致力推行「快樂晚年」,長者個人對於自己怎樣能達致「快樂晚年」都有期望。與家人保持和諧的關係﹑有樂觀的性格和多結識朋友是他們認為自己能否達致「快樂晚年」的3大首要元素。


    如何達致快樂晚年長者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2001)

    在家庭方面,家人透過傾談﹑言語或行動上給予情感上的支持是長者認為最關鍵的因素讓他們能達致「快樂晚年」。


    如何達致快樂晚年長者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2001)

    對於社會方面,長者期望服務機構能為他們提供社交聯誼活動。透過多元化的活動,不但可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有所寄託,也可擴濶他們的社交圈子,提升社交支援。


    如何達致快樂晚年長者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2001)

    <黃金歲月2007> 的調查報告中發現 香港的長者快樂指數相比台灣及廣州較低,更是唯一地區有長者表示生活極不快樂,情況十分需要關注。

  • 代際凝聚是乜東東?
  • 「代際」是指兩代或多代之間的關係,意思是指在一個家庭中不同年齡的成員之間的聯繫﹑接觸和溝通。代際關係是雙向和有互動的;可由年老一代至年輕一代或由年輕一代至年老一代的互動。

    要知道家庭上有沒有一個好的代際關係,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量度

    • 互動程度有多頻密
    • 互動的時間有幾多
    • 家庭成員有幾多正面的情感交流
    • 各家庭成員的價值觀及信念有多一致
    • 家庭成員互相支援的程度有多深
    • 各家庭成員的居住的地方有幾近
  • 代際凝聚有6大元素
    • 組織性凝聚 – 家庭成員經常一起參與一些活動,活動的頻密程度和模式也計算在內
    • 情感性凝聚 – 對家庭成員懷有/付出多感情﹑欣賞﹑了解﹑信任﹑尊重等
    • 功能性凝聚 – 家庭成員互相提供支援和交換資源
    • 共識性凝聚 – 各家庭成員有相近或一致的價值觀﹑信念﹑態度
    • 規模性凝聚 – 承諾履行家庭角色及孝順的責任
    • 結構性凝聚 – 從家庭成員人數﹑居住接近程度﹑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反映出家庭成員之間有多交往和接觸
  • 代際凝聚的重要性
  • 代際關係是家庭關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亦是影響著長者對社會的適應和整合的重要關鍵。正面的代際關係是互諒互愛﹑和諧共融的;減少兩代或多代之間不必要的紛爭。讓長者可在熟識的環境,並有子女關顧的支援下,安享子孫的福樂,並過一個豐盛﹑精彩的晚年。